改革开放中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9-02-26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中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易佐永 刘小钢 方小平

中国共青团网 www.gqt.org.cn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从来是同党的事业紧密相连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全团一样,广州市共青团组织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确立了“以四化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努力适应新时期形势的要求,使团的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中不断创新,在与社会改革、青年变化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创造并积累了一些可贵经验。我市团的工作在改革开放以来十多年的实践,只是中国共青团七十年历史溪流中的一朵浪花,然而对其作一番回顾和深入的思考,会对今后的发展有所启迪。

一 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赋予青年一代以极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同时也对共青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十三年来,广州市团组织为了把共青团真正建设成为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核心,带领青年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和生力军作用,团的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以“四有”为目标,坚持对团员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创新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提高青年一代的思想觉悟,教育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引导他们增强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着力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按照坚持正面教育、从实际出发和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团员和青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总方针、国情和市情、形势和政策、理想和道德、民主与法制、权利和义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及革命传统教育,使教育逐步走向系统化。

二是本着创新求实的原则,不断充实教育内容,逐步改进教育方法,努力体现教育的广泛性、生动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我们坚持照顾青年特点,积极开展诸如“立志四化、发奋成才”、“学英模、讲理想、立志向、促成才”、“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我家乡”、“广州这八年”、“共和国在我心中”、“与党同心、艰苦奋斗”,以及“团徽闪耀五羊城”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运用读书演讲、学史明志、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恳谈对话、咨询答辩、社会实践、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等新颖、生动的教育形式,使团员青年在内容健康、格调高雅、节奏欢快、气氛轻松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时,我们先后建立了团市委研究室、青运史研究委员会、青少年研究所,成立了有团内外研究专家参加的青年研究会,开展青年研究和青运史研究,逐步增强了青年思想教育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三是注重发挥青年典型的激励作用。我们通过开展学雷锋、学海迪、学边防前线英模活动,树立一系列广州青年先进典型,开展“寻找身边的共产主义闪光点”、“广州青年新闻人物评选”、“广州杰出青年评选”以及表彰青少年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标兵等活动,引导青年学先进、赶先进,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上进心。其中,三年来蓬勃开展、持续活跃的九十年代学雷锋活动,以探索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倡导奉献精神的路子为重点,吸引了百万青少年踊跃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益。

以四化为中心,带领青年为广州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艰苦创业,开辟了共青团参与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

一是着眼于在广州改革开放中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我为改革献计策”、“假如我是厂长”、“改革小论文”等实践活动,开展咨询、调查、研讨活动等,调动青年的改革积极性,提高团员青年对改革的承受力,引导青年理解和支持改革。

二是着眼于在振兴广州经济中发挥青年的突击队作用,以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为龙头,推动青年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建功立业。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开展如“创全优青年班组”、“厂长杯十项计划竞赛”、“查漏、挖潜、创百元”竞赛、“共青团号车”、“青年岗组规范化服务示范推广”、“两户一体”、“小庄园建设”、“乡镇青年企业家竞赛”、“个体青年光彩杯竞赛”,“创造在八九”以及“八五新奉献”竞赛等活动。坚持十年的青工“五小”活动更吸引了广大青工积极参与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三是着眼于在建设文明广州中发挥青年的先锋队作用,带领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自我教育的同时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我市团组织积极倡导“五讲四美三优”的社会新风,广泛开展“争当文明青年、争创文明岗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党的温暖送万家”、“青年为民服务集市”、“农村青年帮耕助困”等面向社会、利民便民的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婚事新办、青年扫黄除害监督岗等活动以及兴建“三线两岸”青年绿化带、英雄广场、青年公园、红领巾敬老亭等多项青少年工程,发动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参与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7年以来在全市百万青少年中先后开展的以“微笑的广州”活动为先导和典范,包括“‘88羊城礼貌年”、“清洁广州、美化羊城”、“交通安全三色工程”,以及在九十年代学雷锋热潮之中创建“共青团为民服务街”、组建首届世界女足赛青年文明啦啦队和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共青团义工服务总队等一系列青少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以其广泛性、持续性和实效性为鲜明特点,丰富了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现了改革开放中广州青少年的积极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

以服务为手段,为青年健康成长、立业成才铺路搭桥,代表和维护青 年的正当权益正日益成为我市团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抓住立志成才这一青年的最大兴奋点,大力开展智力开发活动,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团组织在工交基建财贸战线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业务培训、操作竞赛,组织青年学经营、学管理、学技术、学业务;在农村会同有关部门创办初级农校、刊授农校、文化科技开发中心,组织科学致富报告团巡回演讲,建立青年科技协会,举办农科咨询集市、农村青年成才致富博览会,以及建立科技人员联系“星火带头人”、“星火带头人”联系青年专业户制度等;在学校组织学习咨询、学习方法交流、智力竞赛、学科会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同时广泛开展各种青年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这些努力,推动青年智力开发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二是建立青年成才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和实施青工技术比武的奖励政策、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向社会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等,促进重视青年成长,尊重青年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的逐步形成。

三是满足青年的正当需求,大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着力培养青年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先后组织了“春之声”演唱会、“美在青年中”文明服务集市、中学生学科学服务集市、“郊县青年大联欢”、“五四交响音乐周”、“五四文化大广场”、“珠江三角洲青年歌手大赛”等大型青年文化示范活动,对满足广大团员青年的文化和娱乐需求,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文化情趣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基层团组织也因地制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既使青年活跃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又扩充了青年思想教育的手段。

四是通过建立各种青年服务机构,为青年提供日益广泛的社会服务。我们在早年已兴办起青年文化宫、少年宫的基础上,近十年来又陆续建立了青年婚姻介绍所、青年旅行社、学生勤工助学介绍站、农村青年科技刊授中心、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维护青年权益服务中心、青年民意测验中心、青年培训中心等青年服务机构,并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青年社会服务活动,逐步拓宽了团组织代表和维护青年具体利益的工作渠道。

以基层为重点,改革团的组织制度,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团组织在新环境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是通过开展以强化团员管理为目的的“做合格共青团员”等教育活动,实行团员证制度和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建立中学生团员“三色奖章”奖励制度,以提高团员素质。二是通过开展以增强基层活力为目的的“创先进团支部”、“抓基层竞赛”、学校团组织“三色箭”达标创优竞赛活动及医治松散瘫痪团支部、调整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以及以“双合格”建设为重点的基层整体化建设,以适应改革环境。三是通过开展以强化团内监督为目的的基层团组织选举改革、公开招考团的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建立团的领导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以扩大团内民主。四是以探索团工作新课题为目的,召开外商投资企业团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研究对策,使团组织在这个新领域的工作取得显著发展。五是以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为目的,通过复办市团校,建立以市团校为中心基地的全市团干部培训网络,组织全市团干部政治轮训,全面实施团干部岗位培训,以及在市委党校开设团委书记进修班等,以提高团干部队伍总体水平。六是通过组建以增强团工作效益为目的行业性和区域性青年工作联谊组织,扶持和指导各类青年业余社团等,以延伸团组织的手臂,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所有这一切,都为团组织在适应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中求得生存、巩固和发展作了可贵的探索。

以交流为渠道,拓展青年海外联谊工作,在广州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市团组织充分利用广州的地理人文优势,积极开展港澳台及海外联谊工作。一是以联谊求了解,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穗、港、澳青年工作者交往日渐发展。1985年由市青联主办“穗港澳青年联欢节”后,交往更为频密,目前广州市青联已与港澳60多个青年和社会服务团体建立起联谊关系,几年来穗港澳三地互访的青年团组数十个,逾千人次,促进了港澳地区青年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为港澳顺利回归、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

二是以合作求深化,为广州的改革开放服务。近年来我们在不断扩大与港澳青年联谊交流的同时,积极与港澳社团联合组织学术研讨、比较调查、合作研究、经济考察以及出版文集等,宣传了广州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青年工作的成就,使联谊交流活动逐步深化并更具实质性。

三是以研讨求借鉴,为广州的青年工作服务。通过多项专业交流研讨,借鉴海外青年工作的某些科学方法,加以消化、改造、提高、吸收,为我所用,如在建立全国第一个中学生咨询辅导电话、建立中学生团员“三色奖章”奖励制度和少先队达标挂章制度,以及组织杰出青年评选等活动时,参考了海外青年社团的某些成功的工作手法。这对提高我市青年工作的专业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二 实践的启示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事物无不在这场历史性变革中接受检验。面对变革,团有些同志曾一度担心:“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政治工作不时兴,团没什么可做了”,“团旗究竟能打多久?十三年过去了,团旗并没有倒下,共青团以自己积极的探索和果敢的实践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对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进行深层的思考,我们可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既要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又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团的性质

改革开放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党的工作重点由政治斗争变为经济建设,传统的产品经济变为日益活跃的商品经济,单一的经济成份变为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封闭的社会变成开放的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也由僵化变为求实、务实。广州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变化更为明显。在这种变化了的环境下,青年的思想日益活跃,观念在不断更新中趋向于多样化,社会生活对青年的正向激励因素和负面影响因素同时增长,团组织传统的工作指导思想、组织制度、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有许多已不适合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主动适应新环境,对团的工作和体制进行适时适度的变革,成了团组织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课题。多年来,我们按照团组织的社会职能,不断充实工作内容,开拓新的工作领域,采用新的工作方式,建立新的激励机制,灵活设置团的基层组织,逐步壮大团的实力,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使团组织和团的工作在改革、开拓中实现了新的发展。

如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一样,共青团适应新环境进行必要变革,也不是对团自身的否定,而是共青团事业的自我完善和在更高起点上的发展。因此,社会环境变了,团的体制要改革,但团的性质不能变,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一团的根本特性不能变,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这一团的职能不能变,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团的作用不能变。改革开放十三年来我市团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团组织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时,不能忘记坚持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在青年中宣传改革开放、倡导更新观念、增强商品经济意识时不能放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与道德的教育;在克服团工作中存在的“官气”和行政化倾向、解决群众性不足的问题时,不能忽略强化团员的先进意识和模范意识,以团组织更为显著的先进性去吸引、凝聚和带动青年。只有这样,共青团才能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自己的健康发展。

启示之二:既要在一切可以有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又要以培育新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工作基点,就是相信青年,推动青年广泛参与社会生活。这个基点源于对青年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常说:青年是未来。这无疑是对的。但不可忽略的是:青年首先是现在。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乐于探索、勇于进取,是当今社会一股生气勃勃的力量,他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由于广州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先走一步,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换比较迅速,文化生活比较活跃,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客观上为青年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机会和动力。团组织的任务是要把青年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并通过适当的组织手段和活动方式,把这种参与积极性同客观上存在的参与机会相互衔接,使之体现正向效应。多年来,我们围绕把广州建设成为繁荣、安定、文明、美丽的大都市的目标,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了以献计献策、多创效益为重点的经济参与活动,以弘扬社会新风、建设文明广州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扫黄除害”为重点的社会监督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充分体现了青年的生力军本色。可以说,青年在“现在”发挥的作用越大,就越能迅速而又充分地进入“未来”角色,从而社会所寄予他们的期望就越容易成为现实。而团组织只有努力开辟参与社会活动的广阔领域,带领团员青年在一切可以有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才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不过,让青年起作用、作贡献不是团工作的全部目的。青年毕竟是“未来”,青年在“现在”能起作用,离不开“过去”对未来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代青年是21世纪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着眼长远,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始终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年期是由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期,他们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也有社会经验不足等各种弱点、缺点,因此,对青年人的培养,要坚持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要求的方针,引导他们顺利渡过这段人生道路上的关键时期。十三年来我市团工作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对青年的素质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团组织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努力加强对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寓于带领青年参与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各项实践活动之中,帮助青年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受教育、作贡献、促成才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团组织的社会价值才能充分地得到体现。

启示之三:既要注重引导青年,又要注重服务青年

党要求共青团成为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团组织能不能真正成为这样的核心,取决于两条,一是能否有效地引导青年,二是能否有效地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是长期以来共青团工作的主题。在改革开放中,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我们不能指望青年可以自然而然地适应这些变化,更不能迎合和迁就落后,而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强化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多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团员青年正确认识国情、市情,正确对待商品经济带来的各种变化,正确对待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坚信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说明,只要内容实在、方法得当,青年是愿意接受这种教育和引导的。

但是,青年的利益和需求是多方面的,他们求知、求乐、求富、求参与、求保护、求成才。团组织作为青年的社会代表,只有在正确引导青年的同时,为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满足青年的各种需求提供广泛的服务,多办实事、好事,青年才会拥护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在我们周围,从而更乐于接受团的引导。多年来,我们通过建立网络化的青年服务机构,开辟服务青年的多种渠道,表达青年的意愿,反映青年的呼声,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满足青年的正当需求,这对于提高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威信,发挥团组织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的社会职能,实现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实践表明,只有把引导青年和服务青年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团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更充分地得到显示。

启示之四:既要善于调动内力,又要善于借助外力

团组织良好的自身建设,是团工作活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抓团的自身建设方面花了许多力气,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事业建设等都有许多新套路、新进展,特别是近年来按照基层整体化建设的思路,团的基层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共青团之所以遇风浪而不倒,历艰危而益坚,坚持不懈抓自身建设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青年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共青团固然是我国青年工作的主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力量。青年属于全社会,青年工作也必须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因此,逐步走向社会化,是新时期团工作的一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开发社会资源,多渠道争取社会资助,以增强团组织的实力;借助社会传媒,扩大团工作的社会宣传;发展青年社会服务,使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组织渠道;依靠国家力量,制定必要政策,争取把青少年工作纳入法律轨道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团工作社会化的要求将更为迫切,条件也将更为充分。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机遇,更广泛地借助社会力量,形成更大的社会合力。内外力的进一步紧密结合,必将促进团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启示之五:既要有开拓进取的创造意识,又要有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共青团事业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团组织必须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团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在继承共青团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在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以及理论概括等方面不断有新的创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青年需求,才能推动团的事业永不止息地向前发展。由于广州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先走一步,共青团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在这里首先出现,而对这些情况的研究和问题的解决,也往往无先例可循,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这样,更要求团的干部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的意识,敢想、敢干、敢探索、敢创新、敢为天下先,以一往无前的精神不断开创团工作的新局面。多年来,我们靠了这一条,使团的工作日益活跃发展,充满了生气。

但是,新局面的开拓离不开实干,新局面的发展更离不开实干。历史赋予共青团的使命是深沉而艰巨的,完成这一使命,需要长期而艰苦的扎实奋斗。我们不但要努力地增强各项工作的现实效益,而且要着力追求各项工作的长远效益,不断增强团的事业的发展后劲。实践表明,共青团事业的后劲,在于基层组织的健全、巩固、充满活力,在于每个团员的先进模范意识的强化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于团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实际能力的提高,在于各项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以至纳入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轨道,在于团的物质力量的不断增强。正是在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下很大力气才能凑效,来不得半点的漂浮和花假。多年来,我们在认真抓基层、扎实打基础,努力地增强团工作发展后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要真正做好,难度不小。而这些事情做不好,团的事业就难以为继。因此,团的干部既要有开拓新局面的拼劲,又要有扎实做事业的韧劲,既要勇于创造,又要善于创造,不使这种创造只是昙花一现、荣耀一时。只有这样,团的事业的长远发展才有希望。

三 未来的指向与课题

当中国共青团走完70年光荣的历程,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时,我们面对的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滚滚春潮。邓小平同志要求广东用20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中共广州市委提出了力争15年内在经济上赶上亚洲“四小龙”,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超过他们,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这必将给广州团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过去十三年的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宝贵的,但今后的路更长,困难还很多,我们必须一如既往,扎实奋斗,开拓前进,使团的工作适应新形势,迈出新步伐。

为了迈出新步伐,我们考虑,必须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团工作的基本指向,其要点是:

――坚持进行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当前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宣传教育份量;

――在高速度而有效益地发展广州经济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在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中更广泛地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以更有效的教育和服务,加紧青年人才和团干部的培养;

――发挥毗邻港澳和中心城市优势,进一步拓展“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尤其是面向港澳的青年统战工作;

――以改革精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为了迈出新步伐,我们认为,有几个比较突出的课题迫切需要认真探索,努力破题。这些课题是:

(一)以党建带团建,促进团的自身建设。党建带团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将团的工作纳入党的工作的总体布局;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将团干部的配备、培训、锻炼纳入党对干部的统一管理;将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入党纳入党的组织建设计划。这几条,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在做,但发展不平衡,尤其缺乏制度的规范。我们应力争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使党建带团建这件对团的建设意义深远的事情全面地做起来。

(二)以争取立法为重点创造团工作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是我国青少年立法的成功开端。在认真实施这部法的同时,应加紧研究和制定青少年工作法,通过立法明确社会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地位作用和权利义务。在制定全国性法律未具备条件时,我们将从制定地方法规做起。某些青少年工作的单项问题一下子不能通过立法解决的,则应争取制定相应政策,并努力使这些政策系统化,为将来制定新的法规奠定基础。总之,争取政策和立法的工作,要更突出地摆到团的议事日程上来,逐项突破。

(三)加强共青团的理论研究。理论的滞后必然造成实践的延缓和工作效益的弱化。为此,要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团学研究,使共青团理论研究升华深化,促进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还要加强团工作应用研究,分析现状、预测趋势、寻求对策。团干部不但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特别要努力提高自己从团工作的丰富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团内理论研究的空气浓起来,使注重理论研究的团内同志多起来,应当成为我们的努力目标。

(四)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物质力量。要以更有效、更广泛的地服务于青年为宗旨,以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兼顾为原则,努力巩固和加强发展团属事业,不失时机地发展团属企业。团的领导机关要努力提高对团属企事业管理的水平,并要搞好使其经济效益转化为团组织的经济实力的政策配套。

(五)适应改革开放环境,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对基层团组织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定要很敏感,及早研究,及时采取对策。要特别注意加强六个领域团的建设研究和改革探索,一是国营大中型企业,二是农村基层,三是街道,四是外商投资企业,五是乡镇企业,六是私营和个体工商业。它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但都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团组织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的领域,必须逐个研究,针对不同情况,以改革精神逐一加以解决。

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历史大潮中迈出团的工作的新步伐,既要有迎接新挑战的勇气,又要有把握新机遇的能力,更要有真抓实干、求实务实的精神。把握时机,认准方向,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使共青团这条航船在新的历史大潮中加速前进,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者单位: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载自《中国共青团七十年理论探索》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