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找准目标和任务
7月7日,陆昊在武汉大学与来自湖北各高校的学生、团干部代表座谈。他仔细听取了高校团支部书记、学生干部和创业学生代表的发言,并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方式提出了一些意见。
陆昊要求高校团干部特别注意在两个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服务,一是在新生入学阶段,团组织要帮助新生培养学习习惯、熟悉学科结构、融入校园生活;二是在大学生毕业前期,要帮助毕业生熟悉、了解、适应社会,并准备接受来自社会的考验。
在谈到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时,陆昊指出,归根到底要做好3件事。一是科学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二是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这要根据中小企业早期成长的技术路径来对学生进行帮扶。
在武汉大学青年互助服务中心,陆昊看到团委开展“同窗情、助就业”活动,通过学长带学弟“传帮带”式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颇有感触。他指出,高校在做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时,既要看到真理本身的正确性,又要重视朴素感情、信任、友谊等元素在真理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要找准不同类型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点,应用科学的方法,注意运用时尚、情感、艺术等元素来传播正确思想。
陆昊还对大学生骨干培养问题提出意见,他强调“三个结合”: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训练与能力结构的训练相结合,二是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相结合,三是把选拔、培养学生干部和观察、推荐、使用学生干部相结合。他还特别要求高校团组织注意杜绝学生干部中可能存在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一是脱离同学做“小官僚”;二是淡化学习意识,弱化专业学术本领。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重要任务,陆昊就此展开了专题调研。他先后来到湖北省青年企业孵化器、武汉光谷软件园、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考察青年创业情况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情况。
在光谷软件园,陆昊对软件园联合建团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不同企业之间的联合建团模式,既能体现团组织对先进生产力发展区域青年的联系和关注,又能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构建一个企业间、青年间非正式交流的体系。非正式交流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早期发展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量学术文献认为,硅谷早期以著名的“马车轮酒吧”为代表,存在着这样一种非正式交流体系,使得重要的思想、观念、技术、逻辑得以在硅谷企业间互相传播和影响,从而促进硅谷经济产业发展。
陆昊对软件园联合团委探索的成员制、委员会制度、轮值书记制度印象深刻。他说,团中央一直强调把青年人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作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载体,联合团委在工作载体上的探索,能使基层团组织有更多更广泛的工作资源和工作途径来跟青年人保持合理联系。
听说有12名大学生通过在见习基地的锻炼留在了软件企业工作,陆昊很高兴。他说,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开展半年多来,已经有10万多名大学生参加了见习,约1万名大学生留在了见习单位,成为正式员工。团组织搞见习基地就是因为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又要看到一定的就业技能的积累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我们提倡实行规范化的就业见习制度,就是要让青年人参与企业内相对规范的见习工作,为下一步就业或者创业积累技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