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成永忆,振兴中华犹可追

发布日期:2009-11-04    浏览次数:

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一生传奇,成就卓著,荣誉无数,国人引其为民族的脊梁、科学的旗帜与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为国人深切缅怀。

他是民族的脊梁。他1935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的美国空气动力学专家西奥多?冯?卡门教授,多次发表重要论文。1947年初,年仅36岁便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事业如日中天。但他心系祖国,1955年,他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为我们国家在各方面落后的情况下,能相当快地发展出“两弹一星”,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成为航天大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在他当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中所述,他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毅然选择回归当时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希望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不仅不贪利,也不图名,这岂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他是科学的旗帜。他说,“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在“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他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用人生的执著,用坚定的信念,用博大的襟怀,探究客观世界的规律,成就科学的梦想。“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他是知识分子的典范。他说,“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大科学家,他把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作为探寻真理必经之路。有一则过去的报道说,2005年7月29日,他在病榻上曾向总理温家宝坦诚相告,“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心系国运,心忧天下,一位科学大师的赤子情怀跃然纸上……

巨星陨落成永忆,振兴中华犹可追。如今,钱老已经离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曾有一项统计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有70多万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出国留学,但是学成回国的人员不到1/3,2/3以上的人选择留在国外发展。一些留学生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多是比外企收入待遇,比留洋身份,却唯独少了些许为国家增光、为民族添彩的强烈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和缅怀钱老,他的人生轨迹,他高度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气节和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心,同样也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思。